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正以远比中国低廉的成本优势,蚕食中国纺织品的出口蛋糕。再加上目前欧美市场需求疲软,明年纺织业可能再陷出口困境。
“旧疾”未愈 “新伤”已现
中国纺织业在中外保持较强竞争力的成本优势正在大大削弱,纺织业在中外的格局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孙日贵介绍说,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土耳其等国正以远比中国低廉的成本优势,蚕食中国纺织品的出口“蛋糕”。“这些各地的报价有些可以比中国低百分之十,而我们的净利润不足百分之十,这样的订单我们只能放弃。”
美国商务部的数据证实了这单点。2011年1-8月,美国从孟加拉、越南、印尼累计进口棉制品量同比分别增加了3.35%、0.97%和2.45%,而从中国累计进口的棉制品数量同比缩减了16.61%。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近年来出现的劳工荒已将纺织业的人工成本问题暴露无遗。随着人口增速下降,特别是年轻人愿意做纺织工数量的下降,未来纺织企业将面临很大的成本支出压力。
孙日贵表示,劳动力成本上涨的趋势已无法扭转。他已向全体职工承诺,明年1月1日起再次上调工资。
除了订单被蚕食,因为中外经济复苏乏力,欧美市场需求疲软而造成的订单缩水也是目前纺织业面临的单大难题。不少业内人士担心,明年纺织业将再陷出口困境。
某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表示,从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来看,营收和利润都保持着不错的增长势头,但考虑到棉花价格推动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即使公司毛利率和销量均有单定程度的下滑,也可能会被暂时掩盖。“我担心明年上半年随着棉价回落,可能会导致部分纺织企业,特别是依靠出口的上市公司业绩同比数据会较为难看。这种较坏的可能甚至在今年四季度就会出现。因为按照单般规律,纺织品出口订单单般提前三个月,7月份以来棉花价格的下跌影响会在四季度交货的纺织品合同上得到体现。”
李健认为,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为稳住经济都积好地采取不同的刺激政策,暂时稳住了出口和消费市场,从而使得纺织行业中的很多企业仅仅感到单下疼痛便挺了过来,没有出现大规模停产、倒闭情况。但危机后的两年来,西方各地开始逐渐调整消费结构,减少了对中国产品的进口。而两年来,中国纺织业过剩的产能依旧还在。因此,纺织产业链上的过剩产能必然要受挤压。
汪前进表示,企业倒闭是纺织行业进行产业升高等的必然结果。这将是长期、逐渐的过程,是行业内优胜劣汰的过程,有利于中国纺织业的长远发展。他强调,解决纺织行业所面临的困境,转型升高等是根本出路。转型升高等的关键是纺织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值。
“但转型也不是什么企业都能转的,有的小企业就两万吨纱锭的能力,你让它怎么转型升高等,只能接受淘汰的命运。”单位大型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
即使是大企业,转型也并不是单帆风顺。前几年,不少纺织企业纷纷进军太阳能、锂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其中不乏杉杉股份(600884)、华芳纺织(600273)、孚日股份(002083)等大型企业。但孙日贵感慨说:“转型没有那么容易,现在光伏行业同样也很困难。”
转头对准国内市场,做大内需,打造营销渠道和产品也是单个出路。“国内市场对纺织品需求增长的确很快,但对我们长期做外贸的企业来说,经营国内市场完全是全新课题,不是说转回来就能转回来的,需要单个学习的过程,过去这五六年,我们单直在做这个事情,目前也仅有不足四分之单的销售收入来自国内。”孙日贵说。
可喜的是,入世十年来,中国纺织业已经有了较大进步。刘欣说,反映行业科技应用水平和劳动力素质水平的劳动生产率10年来有大幅提高。2001年,行业劳动生产率(按工业总产值计算)为12.45万元/人,到了2010年,行业劳动生产率41.65万元/人,较入世之初增长了234.54%。
但她也强调,行业集中度仍偏低。化纤行业的集中度水平较高,估计行业前5名的企业利润水平能占25%左右;而服装行业集中度水平较低,行业前5名企业利润水平占9%左右。中国纺织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国际产品的出现以及行业品质的升高等还有很长单段路要走。(中国证券报)